五行说对古代农业的影响
作者: 胡火金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关键词: 机制 五行 辩证 精耕细作 农业系统 
描述:五行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传统农学理论及其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五行之"五"充当了农业系统的分类依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为古代农业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五行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引导传统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的道路,铸就了传统农业的辉煌。
周人农耕传统与周族史诗的生成——以后稷神话为中心
作者: 林甸甸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文艺研究 关键词: 岐下 周弃 厉山氏 姜嫄 烈山氏 古公亶父 稷神 姜原 姜戎 周族 
描述:周族史诗的生成,源于宗庙仪式乐歌的需要。以《诗经·大雅》诸篇为代表,从后稷到古公亶父的周族史诗,展示周人重视农耕的文化传统;然而考古发现显示,周人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晚至入岐以后方为凸显。周族农耕文化的来源应当是与古公亶父联姻的姜族,后者以神农氏为起源,其神话体系中有早于周弃的"稷"形象。西周时期,出于制礼作乐的要求,周人对本族流传的历史神话进行整理与写定,他们吸收母家姜族神话中的"稷"形象,用以表现本族农耕传统的起源;又创造"姜嫄"形象,用以象征姜族这一外家力量。以后稷神话为核心的周族史诗,对于塑造周族的农耕传统,加快氏族同盟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变,加强文化认同并推动民族融合,都起到重要作用。
甘肃省平凉地区民间农耕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以静宁县“打场”和“迎喜神”为例
作者: 李军  隆滟  刘延琴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陇东学院学报 关键词: 农耕习俗 传承 平凉 发展 
描述:甘肃省平凉地区,地处陇东,民间农耕习俗丰富悠久。本文通过平凉地区静宁县的"打场"和"迎喜神"为例,重点发掘这些农耕习俗的传统以及在当代的遗存现状,并研究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社日:清代方志中的农耕文化事象
作者: 王政  张正林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河南农业 关键词: 社饭 祀土 高明县志 咸丰四年 社日 文化事象 祭社 文化兴盛 社神 土地神 
描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兴盛,"社"祭活动尤普遍。汉以前是春社,汉以后又有秋社。宋以后各地每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祭社神(即土地神)。在清代地方志中我们还
由春节年味淡化看农耕社会民俗文化的消亡
作者: 王宁  李罡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兰台世界 关键词: 最后一天 放鞭炮 精神意义 工业社会 腊祭 七宿 文化生活 腊月二十三 大祭 农耕社会 
描述:听父辈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们就说,现在过年不像过年了。到现今都市人过年,简化到只剩三件事,放鞭炮,看电视,吃饭,于是觉得"没意思","年味不浓"。这证实一个问题,当传统农耕社会转型过渡为工业社会时,一旦失去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四千多年历史形成的传统节日就不复存在了。没有民俗文化的支撑,传统节日就失去精神意义,缺乏生气,在剥落了民俗文
古代花朝节俗的农耕文化透视
作者: 张丑平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艺术百家 关键词: 民俗艺术学 审美特征 花朝节 中国传统文化 祭花劝农 农耕文化 
描述:本文主要通过农耕文化的视角透视花朝节日的发展演变以及节日中种花挑菜、饮酒食糕、农事祭祀和劝耕、农业气候观测和占卜等民俗风情,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花朝节俗演变的内在文化背景和传统民俗心理。
农耕文化岁时节日仪式与敦煌文学
作者: 陈烁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甘肃理论学刊 关键词: 寒食墓祭 节气诗 七夕“乞巧” 敦煌 仪式 
描述:敦煌文学中保存了非常宝贵的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各类岁时节日材料,本文将以这些材料作为基础,结合各类岁时节日的起源以及敦煌地区的历史状况,通过分析它们与相关敦煌文学作品题材、内容、风格等因素的关系,以揭示这些文学作品的撰写背景、用途及其与相关仪式文化的关系问题。
夏厯之七夕鄰家有沿旧俗向天乞巧者感赋二绝
作者: 吴镠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船山学报 关键词: 孙一 
描述:银河今夕鹊桥间。岁许天孙一往还。自己别离长有恨。尚何余巧与人寰。仙家应与俗缘殊。牛女成双事有无。今日人心嫌太巧。愿教一反古之愚。
端午习俗面面观
作者: 季力加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乡镇论坛 关键词: 五色缕 筒粽 露采 屈原投江 线或 五色丝 菖蒲酒 乞巧节 长命缕 彩丝 
描述:插艾蒲艾即艾蒿;蒲即菖蒲。每当端午节清晨,人们便和露采艾,塘边割蒲,树丛扯藤。采艾、割蒲、扯藤归来,便把艾蒿插在房门两侧墙上,将菖蒲悬挂在艾蒿上、把葛藤绕挂在门楣上。这么一装饰,房门翠绿清新,室内艾香飘逸。在唐代,日本派来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入乡随俗,还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并将此俗传回日本。拴彩丝端午节清晨,太阳还没有升出地乎线以前,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悄悄地拴在甜睡
乞巧节和中元节
作者: 晓燕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北京工人 关键词: 岁时记 在凡 兰盆会 民间节日 七月七日 望织女 牵牛织女 这一天 古代神话 乞巧节 
描述:农历七月,老北京民间有两个节令:乞巧节和中元节。乞巧节在七月七日。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这一天晚上,被王母娘娘狠心割断美好姻缘的织女和牛郎,要从茫茫的天河两岸,跨过喜鹊搭成的"天桥",做一年一度的相会。由于人们受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响,认为织女心灵手巧,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因此,少妇少女们就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祭拜,乞求女红智巧,谓之"乞巧",这就是"乞巧"节
< 1 2
Rss订阅